石岡子呂屋 新竹縣 關西鎮
類別 | 聚落 |
文物名稱 | 石岡子呂屋 |
文物別名 | 石光呂屋 |
客語拼音 | 四縣 saggongˊeˋliˊvugˋ |
關鍵字 | 石岡子呂屋;石光呂屋;河東堂;呂紹嘉 |
資料年度 | 民國97年 |
踏查單位 | 新竹縣關西鎮鄉土文化協會 |
踏查人員 | 彭振雄 |
更新資料年度 | 民國104年 |
更新踏查單位 | 新竹縣關西鎮鄉土文化協會 |
更新踏查人員 | 萬金蓮 |
現況 | 尚可 |
歷史脈絡與保存價值 | 石光呂屋,來台祖呂子成於乾隆年間東渡臺灣,到新埔枋寮開墾,其長子呂秀達遷居關西石岡子,開枝散葉,奠定家基。 目前石岡子56巷老虎山下方,居住著呂姓數百人,早年為客家傳統建築聚落,因經濟改善,都已改建成現代化鋼筋水泥樓房。呂屋聚落的指標在路口的庄頭伯公,沿著聚落的水圳水源充沛,是當年灌溉良田的水利設施。 石光呂屋保存良好的家族祭祖傳統,又重視讀書,在大學為菁英教育的民國40、50年代,「河東堂」公廳就設置表揚名錄,激勵子孫力學向上,蔚為良好家風,實踐了客家人「晴耕雨讀」的精神,呂家出了醫師數十人更為在地人所樂道,此為呂屋聚落保存的價值所在。 |
地區整體特色 | 位於關西鎮石光里56巷的呂屋,是講海陸的客家人聚落。呂屋人才輩出,依《河東堂呂氏族譜》記載,從第16世呂傳座為清代秀才,到21世已有179位傑出的博士、碩士、學士等人才,醫學士醫師共26人最特別,國際知名的指揮家呂紹嘉則是音樂博士。呂屋人傑地靈,重視教育,培育菁英,形成的聚落特色,也是地方的榮耀。 |
建築特色 | 石光呂屋20幾戶人家,位於老虎山下,房屋依山而建,前方為農田或菜園,隔著鳳山溪,與上林里坪林遙遙相對。 聚落中「河東堂」公廳為傳統建築樣式,民宅僅存一間無人居住的傳統建築,其餘所有房舍皆改建為鋼筋水泥構造,並無建築特色。 |
環境特徵 | 關西呂家開基地,位於石光里老虎山下,靠山面田。蜿蜒繞過聚落的水圳,水量相當豐沛,應是當年開墾時提供灌溉的水利設施。聚落所在地石岡子56巷,巷口庄頭伯公是聚落指標,巷道彎彎曲曲,沿路大樹蔽天,環境清幽。 每逢呂屋河東堂祭祖時,各地裔孫齊聚公廳,祭祖後族親餐敘,席開30桌,非常熱鬧。 |
歷史沿革 | 關西鎮石光里石岡子56巷,聚居約20戶的呂姓人家,人口數約七、八百人,因聚落全部姓呂,在地人稱其為「呂屋」。 呂家祖籍廣東豐順,一世祖受祉公,其派下第12世的「子成公」是來台祖,呂子成於乾隆年間東渡臺灣,從舊港(竹北一帶)上陸,轉轉到新埔枋寮開墾,並在此建立祖堂。呂子成派下第13世大房長子呂秀達,子孫繁盛,緜傳8房,今之「石光呂屋」皆為呂秀達派下裔孫。 呂家祖堂原在新埔枋寮,因新埔枋寮屢有水患,18世呂乾星、呂杰全倡議遷建於關西石岡子現址,終於民國48年(1959),「河東堂」公廳落成。 呂秀達派下子孫在石岡子地區大部分務農耕種,充分展現客家人「勤耕雨讀」精神,鼓勵呂姓裔孫力學,在「河東堂」公廳設置表揚名錄,敘明「凡榮獲學位或高考及格或為高官足以耀祖光宗者均列名於左,永為紀念表揚」,名錄前三人為第19世的呂傳榮、呂榮初、呂燿樞,各為國內外醫學士,極為醒目。其後知名的醫師、博士、碩士、學士數百人,按獲得學位的年份依序表列其姓名、世系、學位名稱等,在大學尚屬菁英教育的年代,呂屋人才輩出,醫師數十人,教授、教師、校長、企業家不乏其人,第20世的呂紹嘉更是名揚國際的指揮家,也是地方上的榮耀。 呂屋聚落發展至今200多年,聚落路口有一座庄頭伯公。原客家傳統建築,都已改建成現代化鋼筋水泥樓房。「河東堂」公廳每年盛大祭祖四次,包括過年、端午節、七月半及11月的第一個禮拜日秋祭。秋祭非常隆重,設置簽到組、接待組、人丁費組、文書組、義診組等,有別於一般家族祭祖,呂屋除祭拜祖先外,尚有醫師為族親義診、專題演講等內容。 每年農曆2月第一個星期日,新埔枋寮呂屋祖塔掃墓,約有100戶人家一起祭祖。單獨位於石光水尾的「秀達公古墓」,則於每年青年節前一個禮拜天掃墓。 |
區域範圍界定 | 新竹縣關西鎮石光里石岡子56巷,從1號至27號,20幾戶客家人姓呂,本地人稱該聚落為呂屋。 |